東方蜂鷹學名Pernis ptilorhynchus),為鷹科蜂鷹屬鳥類。一般築巢於大而多葉的樹上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蘇門答臘。

        日間活動的猛禽包括鷹、鷲、鵰、鵟、鷂、隼等,都是生態系裡的最高階掠食者,也常被認為是生態系裡的旗艦物種。因為外形威武、行為勇猛、動作迅捷,許多社會認為猛禽具有尊貴、威武、無敵、精準等特質。歐洲中古時期的武士常選用猛禽做為家族的標誌,也有很多國家的國徽、錢幣採用猛禽為圖騰。

        一個動物每天需要多少食物維生,和牠的體重及生活方式有關。一般來說,體型比較大的猛禽,獵物通常也比較大,例如金雕的體重可以到 7 公斤,牠會獵捕小鹿、小羊、兔子等小動物為食。而遊隼的體重頂多是 1.5 公斤,牠的食物主要是鴿子、雉雞或其他小型鳥類。

        但在這種通則下,蜂鷹屬(Pernis)的猛禽卻是例外。蜂鷹的體重大約是 1 公斤,兩隻翅膀張開約有 1.35 米,但是牠們卻以體型最多僅有幾公分長的蜂類幼蟲和蛹為主要食物。獵物這麼小,顯然每隻蜂鷹每天需要吃相當數量的蜂蛹和幼蟲才能滿足需求。幸好自然界有許多社會性的蜂類,蜂巢中常有相當數量的幼蟲和蜂蛹,讓蜂鷹每找到一個蜂巢,就可以連續吃到不少隻蜂蛹或幼蟲。不過當環境中的蜂類數量很少時,蜂鷹也會吃蜥蜴、蛇、蛙類、鳥類等小型動物,只是蜂類還是占最大宗。

        世界上共有 3 種蜂鷹,臺灣的蜂鷹是東方蜂鷹,在臺灣中部和北部的東方蜂鷹,最常掠食馬蜂或異腹胡蜂的巢,尤其以和馬蜂、烏胸馬蜂及變側異腹胡蜂為主要食物。這些蜂巢約有飯碗大小,蜂鷹通常會把蜂巢整個摘下帶到枝上取食或餵給巢中幼鳥。臺灣中部的東方蜂鷹也會掠食兩種虎頭蜂的巢,只不過虎頭蜂的巢通常很大,東方蜂鷹並不會把它摘下,而會在找到蜂巢以後連續好幾天前往取食,直到蜂巢被吃到只剩下基部為止。

        因為虎頭蜂的巢有一層保護層,東方蜂鷹從外面看不見虎頭蜂的幼蟲和蛹,必須把外殼打破才能看到裡面平行排列的巢片(巢脾),才可能吃到食物。蜂鷹攻擊虎頭蜂巢的方式是飛過去用爪衝撞蜂巢,然後立即飛走。這時虎頭蜂會大量從裂縫湧出禦敵,但在東方蜂鷹連續攻擊三、四次以後,可能因為虎頭蜂四處尋找敵人,巢邊的虎頭蜂數量似乎有所減少,這時東方蜂鷹就會棲在巢邊開始取食,有時吃累了甚至會倒掛在蜂巢上休息,之後再繼續取食。

       若虎頭蜂的巢夠大,有時甚至會同時吸引四、五隻蜂鷹前來,分別從不同方向取食蜂巢裡的食物。若在破壞過程中能把虎頭蜂的巢片扯下來,有些東方蜂鷹也會叼著蜂巢片飛到較遠的地方食用。

        可能因為不需要制服並抓穩大型獵物,東方蜂鷹的爪子不像其他猛禽那麼粗壯,也比較直、比較長。另外東方蜂鷹的頭部比較小,適合伸到縫隙中探索蜂巢,加上臉部緊密短小的羽毛,也降低了被蜂類鑽入羽毛中挨螫的危險。(蜂鷹介紹資料取自國科會)

以下照片是我特地去到南部所拍的蜂鷹照片, 蜂鷹的警覺性很高, 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嚇跑牠, 所以拍攝時人都必須躲在偽帳中拍.

a1 (1)-1.jpg

a1 (2)-1.jpg

a1 (3)-1.jpg

a1 (4)-1.jpg

a1 (5)-1.jpg

a1 (6)-1.jpg

a1 (7)-1.jpg

a1 (8)-1.jpg

a1 (9)-1-1.jpg

a1 (10)-1.jpg

a1 (12)-1.jpg

a1 (13)-1.jpg

a1 (14)-1.jpg

a1 (15)-1.jpg

a1 (16)-1.jpg

a1 (17)-1.jpg

DSC05368-1.jpg

DSC05371-1.jpg

DSC05472-1-1.jpg 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伯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